近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周活动,剪纸工作坊成为活动开展的一大亮点,我校六艺学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一同展开了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纸上对话”,以剪纸为媒介,探寻非遗技艺中的情感归属与心灵共鸣。

乔晓光首先向留学生介绍了中国剪纸技艺的悠久历史与其拥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从古老的民间传说讲述到现代剪纸艺术的表达,生动的讲述让留学生对这门技艺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在乔教授的带领和示范下,留学生们拿起剪刀,开始了自己的剪纸创作。一开始,不少留学生在面对纸张还有些无从下手,在乔教授的指引和学校学生的帮助下,留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剪纸的技巧和乐趣,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作。从简单的线条造型逐渐到复杂的多样的剪纸形象,留学生们还将本国的文化元素与中国剪纸技艺相融合,创作出了许多独特的剪纸作品。


通过剪纸工作坊的活动,乔教授与留学生和学校师生将共同创作出的剪纸作品装饰在教室的窗户上,与窗外的景色和光线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活动尾声,乔教授总结称:“剪纸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沟通的桥梁,这种沟通不仅是人与人的交流,更是人与自己内心的沟通”。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门,用手打开自己的心,探索我们未曾发掘的童年记忆。


工作坊活动结束后,校领导苗新民、产教融合青岛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张长征参观了师生剪纸作品,并与乔教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此次工作坊的顺利开展并非单向的教学,而是双向的心灵共振,以剪纸技艺体验为切口,留学生们不仅亲身感知了中国文化的脉络,更在手与心的对话中找到了跨越文化的情感支点,用艺术打开了彼此心灵沟通的通道。
(供稿:国际设计学院;作者:侯诗诺;图片:李瑞娇;校审:甄晶莹;复审:张长征;终审:王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