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产教融合青岛基地 | 时尚配饰设计课程
课程信息
授课教师:魏冉
授课对象:
时尚设计学院二年级学生
时尚配饰设计
Fashion accessories design
课程时间:
2022年3月3日- 2022年3月27日
时长:4周
特邀设计师:
李普曼,中央美术学院首饰专业外请教师
闫丹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AshenLight灰光创始人
王奕琳,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Missfitte品牌主理人
课程学生:
殷培硕、李尚宇、史一鸣、滕春邑、潘菲、秦延雪、杨茗淇、范渤涛、桂维迪、刘代贵、董文卓、庞燕姿、李子龙、李佩颖、杨永凯、郭婷婷、孙绮越、李明睿、李妍、陈文静、孟祥坤、杨根盛、周飞闯
课程简介
《时尚配饰设计》课程为时尚设计学院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从首饰成型基础材料入手,通过对成型材料基本的学习,并由此进行多种实验和尝试,使学生在首饰传统成型技法中探索并发现新的可能,逐渐梳理出具有个人特征的造型语言和思考方式。课程的最终结果将以系列首饰作品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掌握首饰相关材料、结构和加工手段,以及专业化的视觉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在专业技术及审美层面建立对于首饰的认知。并通过发散性练习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对首饰的既定规则限定进行反思和拓展,挖掘并建立个人独立的设计表达手段。
教学设计思路
#01
课程内容试图采用广义配饰设计,涵盖首饰设计、思维设计、材料设计、品牌设计、方法设计等范畴,旨在启蒙学生对配饰设计概念与设计观念在不同设计视角下生发逻辑,透视设计思维与艺术作品的朴素创作状态。
#02
如何激发学生持续的好奇心与创作热情,是线上课程中始终关注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本课程三场线上系列讲座旨在构建学生进行系统设计的思维模式,讲座邀请到首饰艺术家李普曼和设计师品牌主理人闫丹婷、王奕琳,三位嘉宾分别以《创作的真诚与热情》、《融汇与探索——从艺术创作到商业设计》、《设计之外——浅谈时尚与商业》为主题,从艺术创作、商业设计、品牌运营的不同视角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讲座层层递进深入浅出,旨在激发线上教学模式下学生持续的好奇心与创作热情,构建学生系统设计的思维模式。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讲座中,讲座结束后与设计师进行线上交流提问,并在三场讲座结束后进行文字总结和提炼,以备日后创作进行素材积累和设计逻辑梳理。由此以达到突破传统专业概念下的狭义感知与判断的束缚感,扩展思维的宽容度与创新意识。
#03
对材料的实验性创作及品牌导向式的设计,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跨专业合作的创造性阐述起到一定的作用,思维高度、广度和深度的能力建设。由于疫情封校快递停运,学生创作材料无法正常到位,原本的方案需进行调整,这反倒是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同学们利用自己手头现有的材料,以及数字化的手段方式进行首饰创作。仍需要持续的课程形式、内容的不断完善方可能达成。
郭婷婷作品《榫卯》材质:银、珍珠
刘代贵作品《渔》材质:塑料瓶、锡箔纸
老师为学生示范用纸作为材料制作作品
学生利用手头现有材料,如一次性勺子、易拉罐、塑料泡沫、卫生纸进行首饰创作
#04
随着跨学科、打破设计专业壁垒的学科发展趋势,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一专业特性加以训练,而是更加开放对学科基础的理解,强调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由此课程的第二个作业为试图联合其他专业学生进行品牌设计,深化作品多元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语境中突破常规的设计思路与藩篱。鼓励学生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找寻适合自身、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工作路径。
郭婷婷、李佩颖、陈文静作品《真心印记》材质:软陶
李尚宇、桂维迪作品《墨·染》材质:卫生纸、丙烯颜料
#05
双创+双造的课程思政理念。中国的时尚设计以文化自信为基,本门课程作业之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进行命题首饰创作,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调研、实践、思考和讨论中将“方案”引发的各种可能性进行碰撞和实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及创造性发展,这是“向内拓展——向外延伸”双向的过程,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手头正在进行的任何实践活动,在不断地发问的过程中调整,逐渐明晰创作思路。旨在以课育人,多维的策略思考、科学的社会研究、灵活的创意训练、跨界的设计实践,推进中华造物艺术体系和中华造型艺术体系融入课程,希望在中国传统语境下探讨一种有关怀、有温度、有情感的设计。
授课方式
一、立足数字化教学。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微信等网络平台,建构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数字化课程教学现场。建构一个课程教师、多个讲座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学生等不同人群的线上交流平台。以讲座对谈、个人及小组汇报、集体研讨与个人创作,以及微信一对一线上辅导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教学平台的边界、形式与多元性。同时课程增强线上课程学生们的参与程度采用比心签到、雨课堂随机点名等形式与学生随时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功能与学生随时进行互动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社会化教学。由于校区封闭学生无法外出甚至出宿舍,课程无法得到充足的实践,在这种现状的推动下,教学备课内容的充实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前进行了大量的视频及图片素材整合,筛选浓缩课前制作成课件讲授给学生,将提前录制好的首饰制作视频利用腾讯会议为学生播放。
课程最后将自己的创作过程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作为推广自己的作品及品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作为特殊时期送给勤奋努力的自己的一份特殊礼物。
课程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根据疫情做出适当变动,将学生学习全过程纳入到考核范围,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与之前的形成性考核标准做出调整:课堂纪律考勤10%保持不变(雨课堂签到);平时作业与讨论完成质量由原来的20%提高到50%;终结性考核采用项目作业考核由原来的70%降为40%。日常学习的参与度成为考核的重点环节。
课程总结
1、知识面狭窄、思维类型单一是学生作业中反映的普遍问题,这是由于日常有效的阅读量与素材积累严重不足导致的直接结果。将阅读及素材积累数量与质量的评价纳入学生成绩考量体系可能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2、对社会现象的陌生导致个人洞察力、判断力低下,也是作业中呈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因此,一年级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是未来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3、作为教师应对线上教学经验不足,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模式,教学相长,以应对后疫情时代下的实践类设计教学。